歡迎訪問吉林省密之康藥業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報告(簡版)
生物醫藥發展概述
1. 生物醫藥行業界定
根據業內界定,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及蛋白質工程等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制藥行業,制造市場可流通藥品并規?;a的經濟實體的總和。
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開發生物技術藥物、疫苗和特異性診斷試劑;推進化學創新藥;發展現代中藥等。本報告以“十二五規劃”的定義為基礎,將生物藥分為四類:生物治療藥物(如腫瘤治療)、生物預防藥物(如疫苗)、生物診斷藥物(如基因診斷試劑)、化學創新藥及現代中藥,同時界定生物藥不包括小分子化學藥和傳統中藥。
2. 國內生物醫藥發展歷程
當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區域集聚態勢明顯,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占據主導地位。
與國外相比,國內生物醫藥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發展,經歷2005-2015年的快速發展階段后,從2015年開始進入爆發增長階段。
當前,國內生物醫藥已從最初的行業整體規模偏小、研發力量薄弱發展到如今海外資本涌入、人才大批回歸、科研創新成果頻出的。據業內統計,2019年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速達到14.3%,成為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3. 生物醫藥發展驅動因素
國內生物醫藥取得快速發展,主要受國家政策、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因素以及生物制藥技術等綜合因素的多重驅動。
1) 政策因素
從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來看,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形成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疫苗、抗體藥物、化學新藥、現代中藥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新藥開發平臺,制藥技術和裝備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個以上自主知識產權新藥投放市場,200個以上藥品制劑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的目標,為生物醫藥相關產業的后續發展方向與節奏定下基調,各地也紛紛出臺生物醫藥產業政策,逐步將生物醫藥產業培育成區域主導產業。而國家“十三五”規劃更是提出,要求到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5萬億元,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3.6%。
從醫藥領域發展規劃來看,2012年,國務院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生物醫藥被正式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2015年,國務院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將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突破的發展領域。2016年《“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重申生物醫藥產業的戰略地位,提出了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的觀點。
同時,國家對社保投入日益加大,推出一系列新藥政策,鼓勵發展中國自己的創新藥、仿制藥,扶持各種國產化醫療器械和治療及服務手段,政策利好推進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化水平不斷升級。
2) 經濟因素
中國衛生投入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6.6%。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不斷提高?;攫B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為生物醫藥行業市場需求提供經濟保障。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中產階級人數高速增長。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中國中產階級人數也保持高速增長,2009年大概在1.57億,十年之后翻了三到四倍,而根據相關統計,預測到2030年國內中產階級人數可能還會翻一倍,達到接近10億人。中產階級對健康消費升級需求的提升,以及更強的支付意愿和能力,為生物醫藥市場擴容提供有力的支撐。
3) 社會因素
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據統計,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當前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2.5億,未來20年內老齡人口會接近5億,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未來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為生物醫藥提供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此外,中國居民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2003-2013年期間,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等主要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造成中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包括惡性腫瘤(27%)、心臟病(21%)、呼吸系統疾病(12%)以及腦血管病(20%)等,且以上幾類疾病的死亡率都保持著上升的趨勢,意味著國內居民對醫藥及醫療服務的需求仍將持續上升。
4) 技術因素
生物制藥行業具有很高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與傳統化學制藥工藝相比,企業需要更高的制藥技術水平和藥物創新能力。目前,國內生物制藥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有重組人胰島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20余種重組蛋白質類藥物上市。近年來,支撐醫療行業崛起的基礎技術及產業配套已初步成熟,醫療行業即將迎來爆發。海外人才的回歸,為中國生物醫藥技術研發提供強大的專業人才保障,中國生物醫藥技術迎來突破契機。
4. 生物醫藥產業鏈
生物醫藥產業鏈主要由生物醫藥原料生產與加工、生物醫藥研發與生產以及生物醫藥流通與應用組成。
1) 產業鏈上游
產業上游為生物醫藥原料生產與加工,包括細分行業原料藥、藥用輔料等
原料藥是指用于藥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種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藥時,成為藥品的一種活性成分。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原料藥市場已形成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目前我國擁有藥品原料藥生產資質的企業超過2400家,2019年我國原料藥出口數量達到1011.85萬噸,同比增長8.83%。
藥用輔料是直接影響藥品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是保證原料藥和藥物制劑生產和發展的基礎。我國藥用輔料行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一段時間內,我國藥用輔料行業沒有受到重視,品種和規模雖然不斷擴張,但小亂散的現象明顯。近幾年。我國藥用輔料行業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的藥用輔料數量超過550種,藥典收納的輔料標準已從2010年版的132個增加到2015版的270個。
2) 產業鏈中游
產業鏈中游為生物藥物研發、生產企業,根據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生物醫藥產品包括生物技術藥物、疫苗、特異性診斷試劑、血制品、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等。
目前世界較大的制藥公司中,有70%的項目使用生物技術開發。從截止2020年6月底的最新估值來看,我國生物制藥市場估值排名靠前的10家典型企業為:天士力生物、復宏漢霖、邁威生物、信達生物、三生制藥、只楚藥業、信達生物、天境生物、基石藥業、艾力斯醫藥、利德曼。其中,天士力生物已處于Pre-IPO階段,最新估值達125億人民幣,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Pre-IP0輪最大“獨角獸”。
典型生物醫藥企業示例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整理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生物藥品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全球防疫措施繼續推進,生物藥品中的疫苗、檢測診斷試劑迎來更大發展契機。而中藥注射劑在當前環境下使用受限,基于“十二五”規劃,傳統化學藥、中藥將進一步向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發展。
3) 產業鏈下游
產業鏈下游為生物醫藥流通與應用,又細分為醫藥商業(包括醫藥物流、醫藥電商、醫藥零售、醫藥批發等)、醫藥服務(醫院、養老院、醫療機構、健康管理機構等)、其他(保健食品、醫療器械、檢測設備等)。
目前,下游行業中醫療服務占比最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1.4萬個。隨著“互聯網+藥品流通”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醫藥電商將在醫藥商業領域占比越來越大。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疫情推動下各地醫療資源形成擠兌,國內醫療機構資源短缺問題顯著,新基建推行,加速醫療機構建設。未來,隨著醫療機構不斷增長,對生物藥品的需求也隨之加大,這也會推動生物醫藥行業發展。
生物醫藥發展現狀
1. 生物醫藥市場格局
1) 生物醫藥市場規模
全球來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高速穩定增長,其中美國生物藥品在全球市場占主導地位,相關產業總產值約占GDP的17%,研發實力和產業發展領先全球。此外,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是生物技術醫藥產品研發生產的主要國家。
在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支付能力增加的驅動下,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也呈穩定上升態勢。2016年到2019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從1,836億元增加到31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預計2025年,我國生物藥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8332億元。
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中情網,融中研究整理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2018年,我國是全球原料藥第一大供應國和出口國。2019年,我國藥用輔料行業市場規模達675億元,預測2020年達730億,同比增長8.15%。從產業鏈中游來看,2015-2019年,我國生物藥品上市公司整體營收穩步快速增長,2019年,生物藥品上市公司營收總額537億元,同比增長24.8%。從產業鏈下游來看,2019年,我國醫藥行業全部上市公司營收7143.8億元,同比增長17.1%;2019年,醫療服務全部上市公司營收600億元,同比增長15.4%;2019年,醫療器械全部上市公司營收1105億元,同比增長14.0%。
2)生物醫藥行業格局
全球競爭格局
生物醫藥產業是繼汽車、機械制造業之后的第三大產業。目前,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其中76%集中在歐美,歐美公司的銷售額占全球生物技術公司銷售額的93%,美國作為生物技術產業的龍頭,其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均占全球70%以上,而亞太地區,整體銷售額僅占全球3%左右,其中日本、新加坡位居亞太區前列。隨著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不斷突破、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行業發展勢頭迅猛。據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生物醫藥市場。
國內區域發展格局
由于生物醫藥行業具有創新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通過集聚發展,不僅有助于生物醫藥企業快速獲取資金、人才、研發等資源支持,還可以提高區域醫藥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國家政策也鼓勵科學規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在醫藥行業自身發展需要疊加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明顯,生物產業基地及產業園區發展迅速。
從區域發展來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已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綜合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其中,長三角地區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較高,擁有最多的跨國生物醫藥企業。環渤海地區產業人力資源儲備充足,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教育資源,產業鏈互補優勢較強。珠三角地區市場經濟體系成熟,藥流通體系發達,毗鄰港澳,對外輻射能力強,民營資本比較活躍。此外,東北地區,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形成生物醫藥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
從生物醫藥園區發展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形成各類生物醫藥園區100多個,其中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或地方政府批準的省級以上生物醫藥園區有50多個。其中,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等園區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且綜合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較強,成為生物醫藥園區發展的典型代表。
2. 生物醫藥投融資現狀
1) 生物醫藥企業數量
整體上看,2007年至2019年,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新成立公司總計1,132家。2007年機構數量開始呈現穩步上升態勢,從2007年的55家上升到2015年的150家的歷史峰值。2015年后,行業進入大規模業務重組、整合的調整期,生物醫藥行業集中度提高,新成立的生物醫藥企業數量也逐年遞減,到2019年新成立企業僅有50家。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企業6家,同比減少28家。
2007-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企業每年新增情況(單位:家)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2) 投融資規模
從2007到2019年以來,國內生物醫藥投資事件和投資金額持續增長,其中2007到2013年小幅增長,2013年以后加速增長。截止2019年,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累計投資事件723筆,涉及總投資金額1416.31億元,平均單筆交易規模約為1.96億元。2015年開始,國家級部門發布一系列的醫藥研發相關政策,政策紅利背景下,國內生物醫藥行業不論是投資筆數還是投資金額都開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筆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36%、投資金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8.29%。
2007-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投資事件和投資金額情況(單位:億元;筆)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投資事件和投資金額分別為91筆、325.16億元,同比雙雙上漲,其中投資事件同比增長28.17%,投資金額同比增長39.62%。受疫情影響,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受關注度持續增加,144家在2007-2019年未涉足生物醫藥投資的企業、機構紛紛加入生物醫藥投資的行列,國內生物醫藥投融資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投資時間和投資金額情況(單位:億元;筆)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3) 投融資輪次
投資輪次方面,2007-2019年,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投資輪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輪、A輪以及B輪,投資筆數占比分別為16.74%、41.36%、19.09%,合計占比達77.18%。其中,對A輪的投資筆數最多,平均投資金額為8,831.17萬元。從B輪開始,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單筆投資金額大幅增加,其中Pre-IPO輪的單筆投資金額最大,達10.43億元,其次是戰略投資輪,單筆投資金額達5.80億元。
2007-2019年國內生物醫藥累計投資輪次情況(單位:億元;筆)
數據來源:融中研究
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投資輪次后移,對天使輪投資筆數同比減少4筆,對A輪、B輪投資的筆數同比分別增加8筆、5筆,對C輪及以后的輪次投資筆數均有增加。
2019年上半年、2020年國內生物醫藥累計投資輪次情況(單位:筆)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4) 區域投融資情況
2007-2019年,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長三角地區投資數量、投資金額均居首位,投資數量353筆,投資金額達647.18億元,占比分別為48.82%、45.70%;環渤海地區投資數量、投資金額第二,投資數量161筆,投資金額452.81億元,占比分別為22.27%、31.97%;珠三角地區投資數量、投資金額位列第三,投資數量97筆,投資金額120.68億元,占比分別為13.42%、8.52%。
2007-2019年各地區生物醫藥投資數量、投資金額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從投融資發展演變來看,2007年至2013年,各地區的投資數量趨同,且均小幅增長。從2013年開始各地區投資數量出現分化,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增長較快。2015年之后,長三角地區投資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遠高于環渤海、珠三角等區域。三大重點區域的投資金額在2014年出現顯著增長,均高于其他地區。2015年之后,長三角和環渤海的投資金額出現大幅上漲,尤其是長三角地區。而拐點出現在2018年,長三角地區投資金額大幅下滑,反之,環渤海地區的投資金額出現爆發式增長,甚至超過長三角地區;其他區域的投資金額也在2018年之后出現大幅增長。
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數量趨勢圖(單位:筆)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金額趨勢圖(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各地區投資數量91筆,同比增加20筆,對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的投資數量均同比增加,其中環渤海投資數量增加8筆、長三角增加10筆、珠三角增加6筆;對其他地區的投資數量減少4筆。
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數量情況(單位:筆)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從投資數量占比來看,2020年上半年,環渤海、珠三角地區的占比增加,其他地區的占比下降,長三角地區的占比持平。
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數量占比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物醫藥各地區投資金額325.16億元,同比增加92.27億元,增幅39.62%。2020年上半年對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三大核心區域的投資金額均同比增加,其中環渤海地區的投資金額同比增加349.59%,珠三角地區的投資金額同比增加105.05%、長三角地區的投資金額同比增加102.53%;對其他地區的投資金額同比大幅下降,降幅89.06%。
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金額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從投資金額占比來看,2020年上半年,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的占比均同比增加,其中環渤海的占比增幅最大;其他地區的占比大幅下降。
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投資金額占比
數據來源:IT桔子,融中研究
生物醫藥發展趨勢
1. 國內藥企競爭加劇,頭部藥企競爭逐步向全球滲透
隨著國內生物醫藥企業數量的持續增長,行業整體競爭態勢加劇??鐕髽I在國內醫藥市場的強勢布局,也加劇了國內生物藥企之間的競爭。2018年由于港交所上市新規出臺,更多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未來,隨著醫藥生物頭部陣營企業數量將越來越多,頭部企業在技術、市場及人才方面的競爭也將更趨激烈。頭部藥企等廠商在發展過程中,其研發實力、產品性能也不斷提升,逐步建立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近10年以來,國內仿制藥、改良新藥、創新藥三類藥品生產商紛紛向海外市場拓展,據統計,國內企業在美國注冊小分子化學仿制藥總數已超過400個。未來,在歐美等海外醫藥醫療市場發展前景的吸引下,以頭部藥企為引領的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將加速向海外市場拓展,并通過多元競爭模式加入到全球藥企競爭的陣營。
2. 創新藥發展加速,仿制藥仍占重要地位
我國是仿制藥大國,據業內統計,在近17萬個藥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藥。從2017年開始,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加速審評審批,推動國內創新藥的發展。但是,創新藥在國內市場份額占比很小,據業內統計,2018年,創新藥在中國醫藥市場份額的占比僅為3%,而仿制藥占比超過60%。隨著我國政府陸續出臺支持國產創新藥發展的政策,以及藥企藥物研發投入的不斷增長,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創新發展提速。據Frost & Sullivan分析,近年我國藥品研發支出呈逐年上升態勢,預計2019-2023年增速維持在20%以上。藥物創新將成為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進階之路,創新藥市場份額加逐步提升。但同時,目前仿制藥在國內醫藥市場仍占據主導,中小藥企規模和資金實力薄弱,不可能全部向創新藥轉型;國家在2016年提出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意見,對仿制藥企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為仿制藥整體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支持;此外,據統計,2018-2022年將有1590億美元的藥品面臨專利到期,對原藥企業發展帶來一定沖擊,為仿制藥提供發展機會。因此,仿制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仍占據重要地位。
3.醫藥研發服務外包(CRO)前景廣闊
隨著國內醫藥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藥企向創新藥發展轉型,為了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對創新藥研發服務的需求增強,借助外部資源和研發力量實現研發快速突破成為國內很多藥企的重要模式。同時,基因和細胞等細分領域的快速發展,也推動國內CRO發展。從全球來看,全球藥物外包市場逐步由歐美等發達國家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轉移,也驅動國內CRO市場發展。據Frost & Sullivan數據統計預測,2018年我國CRO行業市場規模達59億美元,2023年將達到214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29.8%,CRO發展前景廣闊。
4.產業集聚化趨勢更加明顯
目前,我國生物制藥行業核心區域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核心區域在人才基礎、科研基礎、企業基礎、政策體系、資本體系相對較為完善,產業啟動時間較早,發展較快。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產業化程度也較高,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調研顯示,2018年,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分別為1.48萬億元和0.27萬億元,占各園區產業總量的比例分別為24.58%和10.3%。未來我國生物醫藥區域集中化、行業產業化的趨勢將繼續維持,各大園區和產業集群在行業結構中的地位更加顯著,對進一步擴大行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5.產業并購整合加劇
并購整合對推動生物醫藥產業資源配置、加快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全球來看,全球范圍內生物醫藥行業的并購和重組加速,大大提高了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搶占市場、壟斷技術、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自2014年醫藥行業開始大舉并購以來,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生物技術公司與制藥企業以及制藥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一直非?;钴S。隨著國內創新藥發展加速以及海外拓展加速,對于處于快速發展的大型藥企來說,未來通過并購引進新技術、擴充研發管線和產品線將是藥企擴大經營規模的重要手段;同時,收購重組也是規模實力較強的藥企拓展海外市場、建立全球性生產和銷售網絡的有效手段。未來,生物醫藥并購整合將成為產業生態優化的關鍵。